立平 - 中文

关于《巡礼》文化内容的讨论


09/21/16
赵老师-MD-美中洛城:
马老师:您好!在备课中发现很多问题故向您请教。您在第三课开篇提到盘古、女娲、伏羲、炎帝及黄帝都为神话人物,只有尧舜禹是真实存在过的。请问有没有什么文献根据?看您文中引用《史记.五帝本纪》对尧的评价,那您是认可《史记》的记载的?那《史记·五帝本纪》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对黄帝有如此多的评述,您怎就说黄帝只是神话传说?没有黄帝哪来颛顼?哪来帝喾、尧和禹?我同意黄帝应该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之称,不是一个人,只是人们把历代黄帝的功劳归在一位黄帝身上了,但说他不存在。好像有点……

还有指南车是谁发明的没有定论。但如果要和黄帝扯上关系,那它是风后发明的。说它是黄帝发明的就像说青蒿素是习近平发明的一样。

还有课后的图片,我请教了三位专家:一位是史前文化的研究者,一位是帝都文玩界的资深人士还有一位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室的主任(已退休)。现将结果报告给您。

这是博物馆人士的答复,虽然把尖底瓶叫陶瓶就像把黑米叫米,把金鱼叫鱼一样,很难说一定错了。但尖底瓶在史前文明里太特殊,英文都有专业的词来命名它。我们这么注解显得太业余不是?

那个所谓“玉容器”其实不是不容器,是上下通气的“筒型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制品之一,用途应该是祭祀时套在木棒上端的装饰物,和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相似之处,但具体情况尚无定论。

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什么容器,请您查证并改正吧!

斜口筒形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一种典型器类,是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类玉器。迄今为止,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共出土19件斜口筒形器。
黄格林-CO-博华:
一条小建议 仰韶文化那里居然没收人民鱼纹彩陶盆。。这个基本是仰韶文化标志了。。
马立平老师:
首先感谢@赵老师 MD 美中洛城 赵老师今天提出的问题,也感谢所有参与讨论的老师,无论观点如何,大家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下面回复赵老师的问题。如果我没有遗漏的话,赵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四个:
1 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2 关于指南车的发明者
3 关于仰韶文化里的彩陶尖底瓶
4 关于红山文化里的斜口筒形玉器
请允许我从第4个开始回答。

4 首先,关于红山文化里的“斜口筒形玉器”,@赵哲 MD 美中洛城 赵老师你是对的。我当时的确没有意识到那个玉器的下面是空的,只是看到有人转述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在《红山文化》一书中说这是保留火种用的,就想当然地把它写成了“玉容器”。经你指出我去网上查了,才知道这件器物不仅没有底,而且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在考古界也众说纷纭尚无统一的意见。无论如何,称之为“容器”显然是不妥的。我准备把它改成“玉筒(tube)”,和同一板块上的“玉龙”、“玉凤凰”相呼应。非常、非常感谢你的指正!

3 关于同一彩页上“仰韶文化”板块里的“彩陶漩涡纹尖底瓶”,从学科知识的角度讲你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当时我也曾反复斟酌过该怎样写好,我先看到的资料里说这种用于汲水的尖底瓶由于其独特的形状放在水里瓶口会自动倾斜,突出“尖底”学生会觉得很“酷”,但随即又看到其他资料否定了这一说法。最后决定还是决定和“陶缸”、“陶盆”、“陶塑”相呼应,称之“陶瓶”,以求该板块上文字的整体均衡美(当然,如果必要,这种均衡美也是可以有一些牺牲的)。我觉得这样的处理还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一篇供学生自学的阅读材料的插图,概念简明一些,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如果老师或家长有条件给学生展开讲,可以从这里出发讲开去。这篇阅读材料的题为《出土文物告诉我们先人怎样生活》,旨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留下一些初步印象,而并不是要仔细了解仰韶、红山、良渚、河姆渡文明。
另外,@黄格林-CO-博华-九年级 黄格林老师提议为在仰韶文化部分放上“鱼纹彩陶盆”,这个想法我曾经考虑过的,但放上去后感到盆上的鱼纹和上面陶缸里的鱼的图案视觉上重复,所以选了现在的斜线纹彩陶盆。

2 关于指南车的发明者,相传是在黄帝时代发明的,究竟是谁发明的,我没有看到过确实资料。其实在阅读材料《黄帝的传说》里提到黄帝的其他发明,船、车、住房、锅子,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是黄帝发明的,这些应该都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吧。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概括还是可以允许的。

1 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类似的观点记得你以前说起过。我觉得你我之间有一个不同,你倾向于讲一条线——把历史发展的线索讲明白,而我倾向于讲一些点,具体地说是我觉得可以和学生思维挂上钩的、而又能互相联系起来的点,由这些点来映射张岱年先生总结的中华文化精神的十六个字。我们第二课《开天辟地的神话》,是和在西方长大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希腊神话挂钩的,第三课《我们中国先人的领袖》是和学生比较熟悉的西方关于领袖素质挂钩的。这两课都是通过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观念的对照,体会中国文化里“以人为本”的观念。第三课课文开篇的原文是:
“从盘古、女娲、伏羲,到炎帝和黄帝,这些中国神话里的英雄,都为人民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尧、舜、禹不是神话中的英雄,而是真实地在中国大地上生活过的部落联盟的领导人。直到今天,他们三人还是中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领袖。”
再读这两段,我想自己写作的意图,是承上启下,把主题从神话英雄过渡到人们实际生活的领导人,并不感到会让学生产生你所说的“盘古女娲伏羲炎帝及黄帝都为神话人物,只有尧舜禹是真实存在过的”这样的印象。我的思路是:第二课课文里的盘古、女娲、伏羲,大致代表一个阶段(从创世到从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阅读材料里讲的炎帝、黄帝,代表另一个阶段(进入农业社会),同时交代“炎黄子孙”之由来;第三课课文则代表再下一个阶段。

总之,我编写教材时一直在学科知识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之间作权衡、希望让多数学生达到可能达到的最深的深度,但又不能把他们挡住或吓住。这种权衡主要依据自己教学的经验,依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我写教材的时候,脑子里永远有具体的学生形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形象,一句一句的话,怎样说才能让他们都能有所收益、有所触动?当然,这些权衡又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不敢保证一定对。

赵老师再次感谢你指出课本里“红山斜口筒形玉器”的错误表述,也代所有今后学习《巡礼》的学生们向你致谢!

另外,红山文化部分应还放一个玉猪龙,我会找时间来做这件事。
赵老师-MD-美中洛城:
马老师:感谢您耐心细致的答复。您给我们这些晚辈树立了一个儒雅的学者形象,像您致敬!就您提到的几个问题我再简单补充一下,仅供您参考。问题4:当时发现怀疑“玉容器”的称呼不是出于刻意在找毛病而是因为玉器加工机械的产生比红山文化晚了几千年,那个时代将石器加工成容器都不太可能何况是比石头还硬的玉。所以才去请教了周围的人。这种器物的用途虽然众说纷纭但它已经被定名为“玉马蹄形器”,所以如果您采用官方的命名的话,学生们将来参观博物馆看到时就马上能够想起教材里的内容。(另外据我所知大多数人对图片看得比课文仔细。)“玉筒”容易让人产生上下口径一致的错觉。

问题3:关于尖底瓶的作用各国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20年前全国考古界举行尖底瓶研讨会时我父亲也曾参与。但它的命名没有争议,是“尖底瓶”(统称)。在这个习惯用引擎搜索的时代,名称定位越准确越容易搜索到相关信息。

问题2,如果有时间您可以上网搜索一下“风后”。当然这些都是传说。

问题1,关于对三皇五帝这段历史的执着,我想应该是我的问题。中国第一套描述这个时代的书籍是我父亲编写的。可以说我是听着炎帝、黄帝、蚩尤的故事长大的。所以这些故事我背的比元素周期表熟。因为希腊的神话多是创作的,没有现实人物可以对应。所以感觉把这些历史中存在过的先贤虚无化有点对不起他们。抱歉!开玩笑了!

另外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搜索一下《百家讲坛》里的《国史通鉴》,谁讲的记不清楚了。但记得开篇就是三皇五帝及大禹。

关于红山文化图片中加入玉猪龙,我举双手赞成。玉猪龙的确是那个生殖崇拜年代的代表作。印象中中央电视台去年有一档纪录片《玉石之路》,对玉猪龙有很详尽的介绍,您有空时可以看看作为参考。再次感谢您对这套教材付出的努力,我作为学生家长感恩在心。
黄老师-CO-博华:
黄帝发明指南车大致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人会更学术一点说是风后 但风后又是谁 是部落名 还是氏族部落首领 都是不确定的 这样的记载是否准确也是未知的 对这种问题之采取约定俗成的态度就好了 钻牛角尖没有意义
马立平老师:
@赵老师 MD 美中洛城 同意你的观点,中国神话中的人物比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更加“实”,我会来考虑课本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层,这样才比较准确。
你说该器物的“官方命名”是“玉马蹄形器”,这个命名应该不是唯一的吧?比如你昨天(9/21)下午3:10发的两张图,上面就出现两个不同的的名字:“斜口筒形玉器”和“斜口管状器”。也许考古学界对它也仍有不同的称呼?
跟着你的指点学到不少新知识,很开心!

@黄老师-CO-博华 九年级 黄老师,我觉得你的建议是对的,仰韶文化那边应该把人面鱼纹彩陶盆放上去,取代现在的那个斜线陶盆,因为前者毕竟重要得多。谢谢你!
黄老师-CO-博华:
谢谢马老师 您真谦虚 把人面鱼纹彩陶盆放上去 其实还可以和旁边的白鹤鱼石斧纹瓮形成关联 因为学术界对这两个的陶器的解释 大致倾向于认为他们上的白鹤和鱼纹 分别为两个部族的图腾 白鹤鱼石斧纹瓮上 白鹤衔着鱼的图案似乎预示着 以白鹤为图腾的部落击败了以鱼为图腾的部落。
赵老师-MD-美中洛城:
马老师:您太谦虚了!能和您一起探讨是我的荣幸。关于那个玉器的命名我又请教了一下文玩界人士。据说刚出土时大多称为“斜口筒形玉器”或”斜口管状器”。但这些年多称为“玉马蹄形器”。但因其用途一直没有定论,所以两种称呼都存在。
马立平老师:
@黄老师-CO-博华-九年级 不知是否有可能把人面鱼纹彩陶盆和白鹤鱼石斧纹瓮的关联形成一段简短的文字,我们可将它放到教师园地《巡礼》第三课的参考资料里,给其他老师们以启示?
赵老师-MD-美中洛城:
马老师好!据我所知石器时代的玉器多为祭祀或占卜所用,先民们认为高山是离神灵最近的地方,而产自高山又坚硬又美丽的玉石一定是神灵们喜爱的。用这些玉石做媒介与神灵沟通更有机会获得眷顾。所以才会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大费周章的制造玉器。但因为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当年的祭祀或占卜的细节所以很难对这些物品的作用有定论。我当时请教另外几位专家时也都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是插在棍子上的,有人说是顶在头上的,因这类器型在出土时多发现于死者的头部,所以现在学者倾向于认为其功能是巫师用于沟通天地的法器。说不定不同的巫师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毕竟在那个蛮荒的年代礼教和规章制度都还未出现。其实我觉得这也是考古学的魅力所在,无限可能的探究!

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是很抽象,您图上的这个玉凤凰我未曾见过不便评述。不过就算是伪作器可能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